当前位置:首页 -> 佚名诗词:>《别诗四首》两汉·佚名全文在线阅读赏析

《别诗四首》两汉·佚名全文在线阅读赏析

副标题:《别诗四首》两汉佚名

作者:【两汉·佚名】  分类:两汉诗词】  关注:0次  分享到:


本文是两汉·佚名所作古诗词《别诗四首》,主要原文内容别诗四首-其一骨肉缘枝叶,结交亦相因……等的原文全文、注释译文或赏析及作者简介等内容

《别诗四首》-两汉·佚名

【正文原文全文】:

其一
骨肉缘枝叶,结交亦相因。
四海皆兄弟,谁为行路人。
况我连枝树,与子同一身。
昔为鸳和鸯,今为参与辰。
昔者长相近,邈若胡与秦。
惟念当乖离,恩情日以新。
鹿鸣思野草,可以喻嘉宾。
我有一樽酒,欲以赠远人。
愿子留斟酌,叙此平生亲。

其二
黄鹄一远别,千里顾徘徊。
胡马失其群,思心常依依。
何况双飞龙,羽翼临当乖。
幸有弦歌曲,可以喻中怀。
请为游子吟,泠泠一何悲。
丝竹厉清声,慷慨有余哀。
长歌正激烈,中心怆以摧。
欲展清商曲,念子不得归。
俯仰内伤心,泪下不可挥。
愿为双黄鹄,送子俱远飞。

其三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欢娱在今夕,燕婉及良时。
征夫怀往路,起视夜何其。
参辰皆已没,去去从此辞。
行役在战场,相见未有期。
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
努力爱春华,莫忘欢乐时。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其四
烛烛晨明月,馥馥秋兰芳。
芬馨良夜发,随风闻我堂。
征夫怀远路,游子恋故乡。
寒冬十二月,晨起践严霜。
俯观江汉流,仰视浮云翔。
良友远别离,各在天一方。
山海隔中州,相去悠且长。
嘉会难再遇,欢乐殊未央。
愿君崇令德,随时爱景光。

【注释译文】

注释一
①骨肉:指兄弟。首句以叶之缘枝而生比喻兄弟骨肉天然相亲。
②因:亲。这句是说结识朋友也是相亲的。
③四海皆兄弟:语出《论语》“四海之内皆为兄弟”的话。此二句是说天下的人谁都不是漠不相关的陌路人。
④连枝树:即“连理树”,不同根的两树枝或干连生为一名为连理。通常用连理树喻夫妇,这里用来喻兄弟。
⑤参与辰:二星名,参星居西方,辰星(又名商星)居东方,出没两不相见。
⑥邈:远。
⑦胡与秦:犹言外国和中国。当时西域人称中国为“秦”。以上四句是说往日形迹亲近,今后就疏远了。
⑧恩情:此句言情谊比平时更觉不同,平时情谊固然深厚,临别更觉难舍。
⑨鹿鸣:《诗经·小雅》有《鹿鸣》篇,是宴宾客的诗,以“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蒿类)”起兴,是以鹿得食物呼唤同类比喻燕乐嘉宾。
⑩罇:酒器。
?斟酌:用勺舀酒。结尾四句是说这一罇酒本为赠远人用的,现在希望你再留一会儿酌饮此酒。
注释二
①结发:指男女初成年时。男子二十岁束发加冠,女子十五岁束发加笄表示成年,通称结发。
②嬿婉:欢好貌。以上二句是说良时的燕婉不能再得,欢娱只有今夜了。
③怀往路:惦着走上旅途。
④夜何其(音基):《诗经·庭燎》云:“夜如何其?”这里用《诗经》成语。“其”,语尾助词,犹“哉”。
⑤参辰皆已没:言天将明。
⑥行役:应役远行。
⑦滋:多。
⑧春华:喻少壮时期。
注释三
①依依:恋恋不舍。以上四句言鸟兽分别尚不免怀顾恋之情。
②飞龙:龙是传说中的神物(蛇身,有四足,爪象狗的爪,有马的头鬃和尾,有鹿的角、鱼的鳞和须),能飞行。其中有一种有翼的,象飞鸟。这里是以飞龙喻作者送别的朋友和他自己。
③喻中怀:晓示心怀。
④游子吟:琴曲。《琴操》云:“楚引者,楚游子龙丘高出游三年,思归故乡,望楚而长叹。故曰楚引。”《游子吟》或许就是指此曲。因为是客中送客,《游子吟》正可以表示主客两方的情怀。
⑤泠泠:形容音韵清。
⑥丝竹:“丝”,指用丝弦的乐器,如琴瑟。“竹”,指竹制的乐器,如箫管。这里“丝竹”是偏义复词,上文只提到弦歌,有丝无竹。
⑦厉:强烈。
⑧长歌:乐府歌有《长歌行》,又有《短歌行》,据《乐府解题》,其分别在歌声的长短。长歌是慷慨激烈的,短歌是微吟低徊的。
⑨展:重(平声)。
⑩清商曲:是短歌而不是长歌。曹丕《燕歌行》:“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念子不得归:是说我虽想念你而不能随你同归。以上四句是说长歌之后续以短歌,以写心中激烈的伤痛。
注释四
①烛烛:明貌。
②馥馥:芳香。
③游子:指行人,也可能是指作者自己。如果是作者自谓,这篇就是客中送客的诗。
④江汉:长江和汉水。以上四句是说预计年终行人已到达江汉之间了。
⑤山海:可以是泛说,犹言山川;也可以是实指,近人逯钦立《汉诗别录》引东汉、魏、晋人的话说明当时人常用“山海”指赴交州所经的艰险,山指五岭,海指南海。依此说,这诗中的行人要去的地方还不止于江汉而是远达交州。
⑥中州:指古豫州(今河南省地),因其居九州之中。
⑦未央:未尽。这句是说现在欲别未别,欢乐还未尽。
⑧景光:犹“光阴”。

【赏析】

现在能够确认的“苏李诗”合起来共有二十二首。但“苏李诗”中最为人们所熟悉的,是南朝萧统《文选》卷二十九所收的李陵的《与苏武诗三首》和苏武的《诗四首》,这七首通常被举为“苏李诗”的代表作。

【《别诗四首》写作背景】

今人谈古诗,常常会有不同的角度。研究者注意较多的是作品的真伪及本事出处;而一般读者欣赏的则是诗的本身所能带来的审美情趣。例如关于旧题为汉代苏武和李陵的五言诗,就存在这个问题。宋代文豪苏轼因不满《文选》的编选,首先在相传为苏、李的长安送别诗中读出了“江汉”二字,便据以怀疑是后人的伪作。而以博学著称的洪迈,也在《文选》所载李陵《与苏武三首》诗中发现了“盈觞”之“盈”犯了汉惠帝的讳,于是愈坚苏轼之说。后来明清及近代学者顾炎武、钱大昕和梁启超等人也展转相承,于是苏、李诗之伪几成定谳。而今人汪辟疆先生却力排众议,以为《文选》中苏武《诗四首》为别李陵之说起于唐代,“江汉”、“盈觞”也难定二人诗之伪,他主张“与过而疑之,宁过而存之”(《汉魏诗选按语》)。至逯钦立先生辑校《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即基本采取了“存之”的态度。不过他采取了一种比较审慎的方式,这就是既不认为是苏、李之作,同时也不认为是“六朝拟作”,而是把这些作品均归入东汉卷,并系之于“李陵录别诗二十一首”。以上是历代学者从考证角度来谈苏、李诗的一些概况,与今天从欣赏角度来读这些作品有所不同。不过,至少有二点是不应忽视的,即《文选》和《古文苑》所传苏武、李陵诗是汉代作品(苏轼亦谓这些诗“非曹、刘以下诸人所能办”),但所写内容又与历史上西汉时苏武与李陵之别无关。

【作者不详】

点击搜索:别诗四首 佚名 两汉相关内容

相关内容

推荐内容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