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人作者:>魏收-北齐文学家、史学家

魏收-北齐文学家、史学家

副标题:魏收简介  分类:【诗人作者】  关注:1次  分享到:


本文介绍魏收字号:字伯起,小字佛助生卒:公元507~572朝代:北齐籍贯:钜鹿下曲阳(今河北晋县)人简评:北齐文学家、史学家;生平简介魏收,机警能文,与温子升、邢子才号称三才子,但生性轻薄,人称“惊蛱蝶”……
魏收

魏收

字号:字伯起,小字佛助
生卒:公元507~572
朝代:北齐
籍贯:钜鹿下曲阳(今河北晋县)人
简评:北齐文学家、史学家


生平简介

  魏收,机警能文,与温子升、邢子才号称三才子,但生性轻薄,人称“惊蛱蝶”。他奉命著《魏书》时曾声称:“何物小子,敢共魏收作色,举之则使上天,按之则使入地。”书成之后,众口喧嚷,指为“秽史”,魏收三易其稿,方成定本。

  历仕北魏、东魏、北齐三朝。他在北魏末年节闵帝普泰元年(531年)就担负了皇家的“修国史”的工作,这时他才二十六岁。东魏时,他担任过一些重要官职,但始终兼任史职,负责修史。北齐天保二年(551年),他正式受命撰魏史。这距他开始接触有关魏史的工作,已有二十年的历史了。当时,文宣帝高洋对他说:“好直笔,我终不作魏太武诛史官。”高洋这个人在历史上并不怎么样,但他能讲出这样的话,也是难得的。魏收撰《魏书》,可以直接继承、借鉴的文献并不多。据他自己说,可资参考者,主要有邓渊的《代记》十余卷,崔浩的编年体《国书》(一称《国记》),李彪改编年体为纪、表、志、传综合体国史等,但这些都不是完整的成品;再就是邢峦、崔鸿、王遵业等撰孝文帝以下三朝《起居注》和元晖业撰的《辨宗室录》;其余就是当时还能见到的有关谱碟、家传。魏收与房延祐、辛元植、刁柔、裴昂之、高孝干等“博总斟酌”,只用了三年多的时间,就撰成《魏书》一百三十篇:帝纪十四篇,列传九十六篇,志二十篇。魏收自认为是“勒成一代大典”的盛事。

主要著述

  《魏书》记载了鲜卑拓跋部早期至公元550年东魏被北齐取代这一阶段的历史。共一百二十四卷,本纪十二卷,列传九十二卷,志二十卷,因有些纪、列传和志篇幅过长,又分为上、下、或上、中、下三卷,实共一百三十卷。举凡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情况,书中都有较详尽的交待。其二十卷志尤有价值,从东汉初班固修《汉书》到唐初修《五代史志》近六百年间,《魏书》以外的各纪传体史书中或根本没有书志部分,或虽有书志,但缺少刑法、食货等重要内容,《魏书》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官氏志》针对北魏政权的特殊情况记录北魏官制,兼及拓跋部所属各部原有姓氏与所改的汉姓。《刑罚志》记载北魏政权司法制度,对于北魏各族人民对统治者的反抗斗争做了如实报导,据不完全统计,见于《魏书》的各族人民起义达一百三十馀次之多。《食货志》对于北魏的均田制有详细记述,为后人研究北魏的土地制度,提供了可贵的材料。《释老志》是《魏书》首创,记载了佛道两教在中原地区的传播及其变革,对于佛教发展的记述尤详,可看作是一部中国佛教简史。《魏书》历来为人所诟病处在于其矫饰之过,但作为研究北魏历史的重要著作,仍有其不容忽视的价值。

  《魏书》在流传过程中亡佚甚多,本纪缺二卷,列传缺二十二卷,此外又有三卷残缺不全,分别由后人取魏澹《后魏书》、李延寿《北史》、《高氏小史》等补足。中华书局1974年出版有点校本。

  魏收诗今存13首,其诗亦有清新可读之作,如《喜雨》的“泻溜高斋响,添池曲岸平,滴下如珠落,波回类璧成”;《庭柏》的“凌寒翠不夺,迎暄绿更浓”等句,对仗工整,巧构形似,已具南朝诗歌风格。但有的诗如《月下秋宴》,用典太多,则与“动辄用事”(《诗品》)的任□相近。

  《北齐书》本传载魏收有集70卷,《隋书·经籍志》著录为68卷,但大都佚失。明代张溥辑集《魏特进集》1卷,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魏收文今存14篇。邢劭说他模拟任□,主要指诏、策一类朝廷公事文字。这些文章的内容、体式和辞藻,都和任□在南齐、梁易代之际所作同类作品相似。魏收有《枕中篇》,是告诫子侄之作。他认为“任之重者莫如身;途之畏者莫如口”;“无曰人之我狭,在我不可而覆;无曰人之我厚,在我不可而咎”;主张“能刚能柔”,“三缄其口”,从中可以看出他的思想和个性,了解他的处世哲学,由此可以得知北齐一般士大夫的思想情绪,因而有一定价值。他曾自诩能作赋,但所作已全部佚失。

点击搜索:魏收相关内容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