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标题:曹不兴简介 分类:【诗人作者】 关注:0次 分享到:
曹不兴别名:弗兴 |
曹不兴,亦名弗兴,三国时吴国著名画家,生卒不详。是文献记载中最早一位画家,主要创作活动在孙权黄武年间(222—229),与善书法的皇象、善弈的严武、善数的赵达等并称为吴中“八绝”。善画龙、虎、马及人物,南朝齐谢赫曾于秘阁中见过曹不兴所画之龙头,叹曰:“观其风骨,名岂虚成!”将其列入《古画品录》。
吴赤乌元年(228年)冬十月,孙权游青溪,看到一条赤龙由天而降,凌波而行。因此,便让曹不兴绘其形状,因绘得成功而得到孙权的赞赏。《尚书故实》等曾记载关于他画龙的传说:宋文帝时曾久旱不雨,祈祷无效。有人取来曹不兴画的龙放在水旁,不一会儿,果然雷声隆隆,大雨倾盆。曹不兴笔下的动物栩栩如生。据裴松之《三国志?吴录》:他为吴大帝孙权画屏风时,误落笔墨,他便顺手绘之成苍蝇。孙权以为真是蝇子飞到了画上,便举手弹之,留下“落墨为蝇”的画坛佳话。
曹不兴最擅长的是人物画。据许嵩《建康实录》载,他曾在宽五十尺的素绢上作画,所画人物的头面、手足、肩背、前胸等皆不失尺度。谢赫曾称之曰:“江左画人吴曹不兴,运五千尺绢画一像,心敏手疾,须臾立成。头面手足,胸臆肩背,无遗失尺度。此其难也,唯不兴能之。”(《古画品录》)
曹不兴人物画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一些佛像,如世传的《维摩诘图》、《释迦牟尼说法图》等就最早出自他手。他是文献记载中知名最早的佛像画家。佛教在东汉时传入中国,活动地区主要在中原。三国时,由僧人支谦和康僧会先后传入江南。相传康僧会远游至吴,孙权为之建造建初寺,并令之设像行道。曹不兴看到西方佛像,便据以绘之。或绘卷轴以供礼拜,或图寺壁以助庄严,所作大佛像有的高达5丈,气魄恢宏,庄严妙相,仰之弥高,令人肃然,对佛教东渐起到一定的推动。由此,佛像便盛传天下。他被誉为“佛画之祖”。有的绘画介绍中把“曹衣出水”和“曹家样”归为曹不兴所创,实误。这一佛教绘画和造像风格乃后来北齐著名画家曹仲达所创。特色是所绘人物多用细笔紧束,衣纹折皱紧贴身体,富有立体感,似衣披薄纱,又如刚从水中冒出之感,故称为“曹衣出水”,又号“曹家样”。但曹不兴在佛像绘画上的开启之功是不可否认的。曹不兴之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画家渐渐多了起来。世传曹不兴的画风为卫协所师承,再传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等,不仅佛像画绵延不绝,风行百代,而且人物画也精益求精,蔚成大观。
曹不兴作品早已散佚不存。据《贞观公私画史》记载,隋朝时宫内还藏有曹不兴所画的官本《龙头样》四卷、《青豀侧坐赤龙盘龙图》二卷、《南海监牧进十种马图》一卷、《夷子蛮兽样》一卷,是比较可靠的曹不兴画迹。
曹不兴没有画迹流传,也未留下有关绘画的言论和著述,但却是中国绘画发展关键时期的重要人物。曹不兴将形制规范、笔法简略、题材同一的“古画”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改造。笔法精细,肖形技巧高超。他善于创造各种生动逼真的形象,这些造型样式被作为样范而长期广泛的流传,影响了整个社会的审美风气。在绘画发展至“存形”的阶段,他的状物手法与细微的描绘,正适应了人们对这一发展的要求。因而相对来讲处于依附地位或装饰地位的“古画”,在他手上开始全面走向了自身的独立发展进程。
曹不兴也没有完整的事迹流传,但从一些零星的记载来看,他并不是朝廷的御用匠人,而是一个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相当有名望、有影响的自由职业画家。他身为吴中“八绝”之一。所谓八绝,是指当时书、画、算、相、棋、占梦、星象、候风气等领域的八名高手,其中善书的皇象、善星象的刘敦、善算的赵达等,都是历史上的知名人物。善画被列为“八绝”,正说明画已经成为较重要的文化标志之一,它不但受到上层文化圈的特殊重视,而且已渐渐成为独立的门类影响社会文化。曹不兴作为一个有较为自由的创作条件,也更重视作品的艺术追求的画家,使得他的绘画能在较高的文化层次上产生一定影响而颇具特色。从中外艺术发展规律来看,这类较有主动权的职业画家,往往是绘画从“匠作”上升到更高文化层次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人物。谢赫《古画品录》将之列为上品,居顾恺之上。后人把他与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合称为“六朝四大家”,皆是对其在中国绘画史的重要地位的肯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