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标题:冯玉祥 分类:【诗人作者】 关注:0次 分享到:
安徽省巢县竹柯村
姓名:冯玉祥 | 名号:字焕章 | |
性别民族:男- | 朝代:安徽省巢县竹柯村
|
|
籍贯:河北省青县兴集镇 | 生卒:1882年11月6日--1948年9月1日 | |
评价或成就: | ||
作品: |
冯玉祥(1882年11月6日—1948年9月1日),字焕章,原名冯基善,原籍安徽省巢县竹柯村,1882年11月6日(旧历9月26日)出生于河北省青县兴集镇。
由于家境贫寒,11岁时在清朝新建的练军中补了名,12岁正式入营扛枪。
1911年升任营长。
他响应武昌起义,参加发动了滦州起义。
辛亥革命后,冯由营长、团长升到旅长,率军参加了反对袁世凯称帝的倒袁运动和讨伐张勋复辟的斗争。
1918年,段祺瑞令其所部南下攻打孙中山的护法军,冯玉祥发表通电,批评段“不与外人争雌雄,只与同胞争胜负”。
后来他致书孙中山先生,表示仰慕之情,孙中山派徐谦等人带亲笔信同他面晤,双方建立了联系。
1921年冯玉祥任陆军第十一师师长,旋任陕西督军。
1922年任河南督军,同年10月调北京任陆军检阅使。
采纳孙中山关于联合张作霖、段祺瑞,先行推翻最反动的直系军阀政权的建议,1924年10月第二次直奉战争期间,冯玉祥发动了北京政变,囚禁总统曹锟,推翻了直系军阀政权,将所部改为国民军,并电邀孙中山北上主持大计。
北京政变后,徐谦介绍中共北方区委书记国民党北方执行部负责人李大钊同冯玉祥会晤。
随后,李大钊、徐谦介绍冯玉祥结识了苏联驻华大使加拉罕。
依据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冯玉祥请苏联政府派人帮助训练军队,欢迎李大钊派人到军队中工作。
1924年11月,受张作霖、段祺瑞的压迫,冯玉祥离开了北京。
1925年任西北边防督办,1926年1月,被直系军阀逼迫通电下野。
3月赴苏考察。
途经库伦时,经徐谦介绍,正式加入国民党。
5月到达莫斯科,在莫斯科,冯玉祥同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领导人蔡和森交谈了三天,对中国共产党有了进一步认识和好感,请蔡和森、刘伯坚等共产党人给他讲课,接纳刘伯坚、邓小平等30多名共产党员到国民军中做政治工作。
北伐战争开始后,冯玉祥离苏回国。
9月,任国民党联军总司令,发表宣言:“现在我所努力的,是遵奉孙中山先生的遗嘱,进行国民革命,实行三民主义。
所有国民党一、二两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与决议案全部接受,并促其实现”。
②接着,誓师五原,宣布所部集体加入中国国民党。
誓师后,组织联军总司令部,任命共产党员刘伯坚为政治部长,负责全军党务、政治、宣传等工作。
根据李大钊出长安会师郑州的建议,冯玉祥出兵陕甘,参加北伐。
5月,得知李大钊北京遇难的消息,冯玉祥为之痛哭,电令所属部队、机关举行大规模的追悼活动。
电文指出:李大钊“系为中国一切被压迫民众利益而牺牲,一切被压迫民众,应深深的哀此伟大的革命导师。
”“李同志一死,北京革命工作,失了领袖,本军亦受极大的影响。
”
随着北伐战争和工农运动的猛烈发展,国民党右派的反共活动日益嚣张。
“四·一二”前夕,蒋介石派私人代表彭程万对冯玉祥进行游说,使冯相信蒋是“革命中坚分子”,“四·一二”政变后仍认为蒋只是做法上的缺点;认为“宁汉发生隔阂,仅系一二人间之误会,与国民党共产党联合问题毫无影响”。
6月,郑州会议上,汪精卫等大肆诬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运动,促使冯玉祥向右转。
郑州会议后,冯玉祥赴徐州,同蒋介石召开徐州会议,确定了“宁汉合作”、“国共分家”的方针。
会后,冯玉祥解聘了苏联顾问,送走在其所属部队中工作的中共党员,实行“清党”。
1928年10月,冯玉祥出任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副院长兼军政部长。
1929年因军队编遣问题与蒋介石发生矛盾,离开南京。
1930年同阎锡山、李宗仁结成反蒋联盟,与蒋介石展开中原大战。
大战期间,冯派代表参加在北平由汪精卫主持召开的国民党中央党部扩大会议,组织了与南京对抗的国民政府,冯任国民政府委员。
中原大战失败后,冯玉祥隐居山西汾阳峪道河村。
在此期间,冯派人与中共北平地下党组织取得联系,表示愿与中国共产党合作,承认1927年背离共产党是错误的,并资助了中国共产党一笔经费。
“九、一八”事变后,冯玉祥发表通电,谴责蒋介石媚外误国的对外不抵抗的政策。
1932年3月,在洛阳召开的国难会议上,冯玉祥发表了“停止内战,全国各党派联合抗日”的演说。
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1933年5月,冯玉祥在张家口组织了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任总司令,指挥军队把日伪军全部赶出察哈尔境。
不久,同盟军在国民党军队和日军的夹击下失败,冯玉祥愤而隐居泰山,邀请共产党员和进步学者讲学。
1935年华北事变发生,全国要求抗日的呼声高涨。
蒋介石为装点门面,以息众怒,同年12月任命冯玉祥为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
1936年11月,沈钧儒等救国会领袖因宣传抗日被国民党政府逮捕,冯玉祥致电蒋介石,竭力营救。
同年12月,西安事变发生,冯玉祥致电张学良,要求释放蒋介石。
1937年2月,中共向国民党提出合作抗日的五项要求,四项保证,冯玉祥立即同宋庆龄等在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上提出《恢复孙中山先生手订联俄联共拥护农工三大政策案》,促进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抗日战争中,冯玉祥反对国民党顽固派消极抗战、积极反共的方针,同中国共产党密切合作。
1937年,他在武汉创办了印刷社,大量印刷《列宁全集》和毛泽东的《论持久战》等著作;1938年1月11日,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发行的唯一报纸《新华日报》创刊,冯玉祥为之题词:“大众喉告”;1940年《新华日报》创办两周年纪念日时,冯又题词:“精诚团结抗战到底”。
他受周恩来的委托,设法营救出在广西被国民党逮捕的越南革命领导人胡志明及其他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
1941年11月冯玉祥60岁生日时,《新华日报》特辟出一个整版,刊登毛泽东、朱德等从延安发来的祝电,周恩来著文,称赞他“始终献身于民族国家事业,奋斗不懈,屹然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
”
抗战胜利后,冯玉祥反对蒋介石的内战、独裁、卖国政策,主张建立民主联合政府。
国民党制造的旨在破坏政协决议的较场口事件发生后,冯玉祥在报上发表《较场口》诗,斥责国民党政府“不可手遮天,胆大胡妄为!”下关惨案发生时,冯玉祥闻讯赶到现场,把被特务围困数小时的上海人民和平请愿团的代表马叙伦、阎宝航、雷洁琼等人解救出来,送进医院。
1946年9月,冯玉祥以“考察水利专使”的名义出访美国。
在美国,他著文,发表演说,揭露蒋介石实行独裁、内战政策的罪行,要求美国政府停止对蒋介石的军事和财政援助,停止干涉中国内政。
去美国之前,冯玉祥同李济深等人研究,决定成立一个中国国民党的民主派组织。
经过筹备,1948年元旦,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在香港成立,冯玉祥被选为政治委员会主席。
同年1月7日。
蒋介石以“行为不检,言论荒谬”,“违反党纪”等罪名,开除了冯玉祥的国民党党籍。
14日,冯玉祥发表声明,宣布同南京政府的关系彻底终了,要“同国民党内民主派的同志们一起,为推翻蒋介石的独裁制度,在中国实现和平与民主而奋斗”。
7月底,冯玉祥乘苏联胜利号轮船离美,准备绕道苏联,回国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工作。
9月1日,轮船在敖德萨附近黑海海面上失火,不幸遇难。
1949年9月1日,冯玉祥遇难一周年之际,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在北京隆重举行追悼大会。
毛泽东亲笔题词:“冯玉祥将军逝世周年纪念谨致悼意!”周恩来致悼词,评价冯玉祥的一生说:“冯玉祥先生以一个典型的旧军人转变成一个民主的军人,他经过曲折的道路,最后走向了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
为了永久的纪念,1953年中共中央将冯玉祥的骨灰安葬于泰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