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标题:傅雷 分类:【诗人作者】 关注:0次 分享到:
近代傅雷简介
姓名:傅雷 | 名号:字恕安,号恕庵 | |
性别民族:男- | 朝代:近代 | |
籍贯:上海市南汇县渔潭乡人 | 生卒:1908年4月7日--1966年9月3日 | |
评价或成就: | ||
作品: |
傅雷(1908年4月7日-1966年9月3日),著名文学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家。
字恕安,号恕庵。
上海市南汇县渔潭乡人。
四岁丧父,母教极严。
十一岁前在家习读四书五经,以后曾入南汇县周浦镇小学,上海南洋附小学习。
十六岁在徐汇公学(天主教教会学校)读至初中一年级时,因反对宗教迷信,被校方开除。
后考入上海大同大学附中,因参加“五卅”运动及驱逐学阀胡敦复运动,迫于威胁恐吓,被寡母强令回乡。
1926年入上海持志大学。
1927年随其表兄顾仑布赴法留学。
其间,他同时在巴黎大学文科和巴黎卢佛美术史学院听课,专攻艺术批评。
曾游历比利时、瑞士、意大利等国。
1931年秋回国,同年冬被聘在上海美专教授美术史和法语。
1933年辞去美专职务。
次年秋与叶常青合办《时事汇报》,任总编辑。
1935年任南京中央古物保管委员会编审科科长四个月,翻译了一部《各国文物保管法规汇编》。
抗日战争爆发后,从1940年起一直从事外国文学译著工作。
抗战胜利后,曾与马叙伦、陈叔通等人联合发表宣言,反对蒋介石发动内战,并加入马叙伦等筹备成立的中国民主促进会,当选为第一届理事,解放后自动退出。
曾参加第一届全国文代会,先后担任上海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理事及书记处书记等职。
1957年应邀参加中共中央宣传工作会议。
“文化大革命”中,受江青反党集团的残酷迫害,于1966年9月3日含冤死去。
其妻朱梅馥因家遭不幸亦同时身死。
他从小酷爱文艺,十八岁便开始写作短篇小说,发表于叶劲风、胡寄尘合编的《小说世界》及孙福熙编的《北新》周刊。
十九岁在赴法途中写的《法行通讯》十四篇,曾发表在孙福熙主编的《贡献》半月刊上。
1932年冬曾与倪贻德合编《艺术旬刊》。
1949年与周煦良合编的《新语》半月刊,因反对蒋介石发动内战,受邮局扣压,不久即被迫停刊。
从三十年代起,便主要致力于法国文学的翻译介绍工作。
博览群书,通晓中外,文史知识丰富,对美术、音乐、雕刻艺术造诣颇深,文笔细腻流畅,且翻译态度严肃认真,一丝不苟,严格遵循“信、达、雅”的翻译原则,努力要求符合原作的艺术风格,译作水平很高,特别是后期的作品已近乎炉火纯青的境地。
他一生翻译作品三十余部,巴尔扎克的名著占十四部。
由于他对巴尔扎克的研究很深,曾被吸收为法国巴尔扎克研究协会会员。
所译法国的作品有:巴尔扎克的《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亚尔培·萨伐龙》、《贝姨》、《邦斯舅舅》、《夏倍上校》、《奥诺丽纳》、《禁治产》、《于絮尔·弥罗埃》、《搅水女人》、《都尔的本堂神父》、《比哀兰德》、《幻灭》、《赛查·皮罗多盛衰记》。
罗曼·罗兰的《托尔斯泰传》、《弥盖朗琪罗传》、《贝多芬传》、长篇巨著《约翰·克利斯朵夫》。
服尔德的《老实人》、《天真汉》、《查第格》。
梅里美的《嘉尔曼》、《高龙巴》。
莫洛阿的《恋爱与牺牲》、《人生五大问题》、《服尔德传》。
裴列卜·苏卜的《夏洛外传》。
杜哈曼的《文明》。
泰纳的《艺术哲学》。
所译英国作品有:罗素的《幸福之路》,牛顿的《英国绘画》。
此外,还写过《贝多芬的作品及其精神》、《评〈三里湾〉》、《评〈春种秋收〉》等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