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标题:段玉裁 分类:【诗人作者】 关注:0次 分享到:
清代段玉裁简介
姓名:段玉裁 | 名号:字若膺,号茂堂 | |
性别民族:男- | 朝代:清代 | |
籍贯:江苏金坛人 | 生卒:1735--1815 | |
评价或成就: | ||
作品: |
段玉裁(1735-1815),清著名文字训诂音韵学家,经学家。
字若膺,号茂堂(曾字乔林、淳甫,又号砚北居士、长塘湖居士、侨吴老人),江苏金坛人。
生而颖异,读书有兼人之资。
乾隆二十五年(1760)举人,至京师见休宁戴震,好其学,遂师事之。
以教习得贵州玉屏县知县,旋调四川,署富顺及南溪县事,又办理化林坪站务。
寻任巫山县,年四十六,以父老引疾归,键户不问世事者30余年。
嘉庆二十年卒,年八十一。
段氏一生著述甚丰,是乾嘉学派中的著名学者,杰出的文字训诂音韵学家。
主要著作有:《六书音均表》、《古文尚书撰异》、《毛诗故训传定本》、《诗经小学》、《周礼汉读考》、《春秋左传古经》、《汲古阁记文订》、 《说文解字注》、 《经韵楼集》等,计30余种。
段氏精通典籍,勇于创新,在文字、训诂、音韵方面,都有深刻的研究和精湛的见解:首先,他著《六书音均表》,通过离析《诗经》和群经用韵,把古音学理论建立在可靠的文献材料基础上,取得了重要成果。
他的古音研究成就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依据《诗经》和群经用韵,分古韵为6类17部,并依据声音的远近分合的次第从新加以排列,二是“支”、“脂”、“之”三部分立,认为此“三部自唐以前分别最严”,为当时和后世的音韵学者所公认,这是段氏在古音学上的一大创见,三是对“四声”的意见和前人不同,提出“古无去声”说,认为周秦时代仅有三声,即平上入,到魏晋时代才渐有去声字,去声字是由上声、入声而来,四是宏扬顾炎武、江永以谐声偏旁求古韵的方法,提出“同声必同部”的理论。
段氏的古音研究,不守前人窠臼,注重文献材料,大胆创立新说,能够做到信而有征。
钱大昕以为凿破混沌,后易其体例,增以新加,十七部盖如归也。
戴震伟其所学之精,云自唐以来讲韵学者所未发。
实堪称清最有成就经学家之一。
段氏于周秦两汉之书,无所不读,诸家小学,皆别择其是非。
并积数十年之精力,专治《说文》。
他以古音为枢纽,对文字的形音义进行全面的研究,在文字训诂领域、特别是在《说文》的研究上做出了重大贡献。
他阐明许书体例,发凡许书观点,订正许书讹误,对《说文》一书的流传和广泛运用起到了重要作用。
同时,他在《说文》研究中“有述有作”,创立了形、音、义综合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他指出:“圣人之造字,有义以有音,有音以有形,学者之识字,必审形以知音,审音以知义。
”在为王念孙《广雅疏证》所作的序文之中,他更加深刻地说明了三者的关系:“小学有形,有音,有义,三者互相求,举一可得其二,有古形,有今形,有古音,有今音,有古文,有今义,六者互相求,举一可得其五。
”对文字不仅注重对形、音、义进行横向的综合分析,具有辩证的观点,而且注重进行纵向的历史考查,因而能够对字义作出系统深刻的说解。
此外,段玉裁对汉语词义的系统性和两重性进行了相当深入的研究。
他最先明确提出“凡字有本义,有引申之义,有假借之义”的词义系统理论,并且用它指导了《说文解字注》一书的词义说解,并从“字书”与“雅书”及经传注释研究的结合中注意到词义概括性(段氏称之为“隐括”)与具体性(段氏称之为“随文解之”)的两重性,使词义说解逐渐走上科学的道路。
段玉裁的语言研究成果,代表了我国传统语言文字学的最高成就。
他一味尊许,又过于自信,因而著述中不乏主观武断之处,后人多有批评。
在古音研究上,由于他“一以考古”,疏于审音,其古韵分部未为精密,也有疏漏之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