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人作者:>陈天华的生平作品成就

陈天华的生平作品成就

副标题:陈天华  分类:【诗人作者】  关注:0次  分享到:


本文是陈天华生平简介作品成就等内容,主要内容为字星台、过廷近代,湖南省新化县下乐村陈天华(1875年-1905年12月8日),字星台、过廷,别号思黄1875年生于湖南省新化县下乐村他家境贫困,幼时替人放牛籍以糊口15岁时入私塾就读……等

近代陈天华简介

陈天华 姓名:陈天华 名号:字星台、过廷
性别民族:男- 朝代:近代
籍贯:湖南省新化县下乐村 生卒:1875年--1905年12月8日
评价或成就:
作品:

陈天华(1875年-1905年12月8日),字星台、过廷,别号思黄。

1875年生于湖南省新化县下乐村。

他家境贫困,幼时替人放牛籍以糊口。

15岁时入私塾就读。

1896年陈天华随父去新华县城谋生,后经人帮助得入资兴书院学习。

1897年考入长沙时务学堂,1903年3月,由求实学堂资助送日本留学,入东京弘文学院。

此间,他深受留日学生强烈的爱国思想的感染, 日以继夜地学习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政治社会学说,并参加黄兴等人创办的《游学译编》杂志(月刊)和《新湖南》的编辑工作,鼓吹反清的民族主义思想。

同年4月,沙俄帝国主义违约拒不撤走它在1900年侵入东北的军队,妄图长期霸占中国东北地区。

陈天华异常愤慨,曾啮指写血书数十幅,以示抗议,留日学生掀起拒俄运动,组织拒俄义勇队,陈天华和黄兴一起被举为归国运动员。

5月,义勇队改名为学生军,陈天华为学生军的积极组织者之一,并于军部工作。

清廷慑于学生军反对帝俄爱国运动的声威,勾结日本政府将其解散。

他不屈服于日本政府的压力,乃与黄兴等人以学生军为基础,组织了革命团体“军国民教育会”,并将宗旨由拒俄改为武力反清,把斗争的锋芒直指卖国媚外的清政府。


在这期间,陈天华奋笔直书,伏案撰写爱国革命文章,号召人们起来反帝爱国,反清革命。

他发表在5月24日及4月14日的上海《苏报》上的《敬告湖南人》与《复湖南同学诸君书》、呼吁青年要把救国付之于行动,不怕牺牲。

是年秋,陈天华在东京撰写了有名的《猛回头》、 《警世钟》两本小册子。

以激昂的爱国热情,以通俗流畅的文字,用弹词的形式,痛陈了中国面临被各帝国主义国家瓜分的严重形势,深刻地揭露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激烈地抨击了清廷的卖国罪行,在人民群众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他写道:


俄罗斯, 自北方,包我三面;


英吉利,假通商,毒计中藏;


法兰西,占广州,窥伺黔桂;


德意志,领胶州,虎视东方;


新日本,取台湾,再图福建;


美利坚,也想要,割土分疆;


这中国,那一点,还有我分;


清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


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


压制我,众汉人,拱手降洋。


陈天华透彻地阐明了爱国和革命,反对帝国主义与反对清朝封建专制统治的关系,他指出: “列位,你道今日中国还是满州政府的吗?早已是各国的了。

那些财政权、铁道权、用人权,一概拱手送与洋人,洋人全不要费力,要怎么样,只要下一个号令,满州政府就立刻奉行”②。

“请看近来朝廷所做的事,那一件不是奉洋人的号令?我们分明是拒洋人,他不说我们与洋人作对,反说与现在的朝廷作对,要把我当做谋反的叛逆杀了” ③。

“我们要想拒洋人,只有讲革命独立,不能讲勤王”①。

这就是说,清政府已经变成了“洋人的朝廷”,清朝权贵只不过是帝国主义的奴才。

因此,要反对帝国主义,就必须进行反清朝封建专制统治的民主革命,二者是不可分的。

这就大大地提高了人们的革命认识。


陈天华热情地宣传了敢于同帝国主义斗争的革命思想。

他说:“其实洋人也是一个人,我也是一个人,我怎么要怕他?”“只要我全国皆兵,他就四面受敌,即有枪炮也是寡不敌众”,“只要我人心不死,这中国万无可亡的理”②。

他号召人们“洋兵不来便罢,洋兵若来,奉劝各人把胆子放大,全不要怕他。

读书的放了笔,耕田的放了犁巴,做生意的放了职事,做手艺的放了器具,齐把刀子磨快,子弹上足,同饮一杯白酒,呼的呼,喊的喊,万众直前杀那洋鬼,杀投降洋鬼的二毛子”③。

他还在《猛回头》文中,提出了重武备,务实业,禁缠足等具体的反帝救国主张。


陈天华不仅热情洋溢的鼓吹革命,而且身体力行,积极从事实际的革命活动。

1904年2月15日,陈天华同黄兴等人一起,在长沙成立了革命团体华兴会。

并设同仇会以联络会党,设黄汉会以联络军界,他担任军队的运动工作。

几经密议,决定于1904年11月16日慈禧太后寿辰之日,在长沙起事,并同时组织长沙、衡州、常德、岳州、宝庆五路起义军响应,陈天华被派江西运动巡抚营统领廖明缙顺从革命。

由于坏人告密,湖南巡抚下令在全省大肆搜捕华兴会员,陈天华与黄兴等人逃往上海,是年底转赴日本。


1905年7月下旬,孙中山由欧洲到达日本,提出联合各派革命力量,成立统一的革命政党的建议,陈天华十分赞成。

他同黄兴一起会见孙中山,讨论建立统一革命团体问题,坚决主张华兴会与孙中山联合。

7月30日,孙中山邀请各革命团体成员及革命志士70余人,在东京召开筹备会议,陈天华为发起人之一,并同黄兴等人被推举为同盟会章程起草员。

8月20日,同盟会在东京正式成立,通过了由陈天华等人起草的《中国同盟会总章》,选举孙中山为总理,黄兴为执行部的庶务,协助总理执行工作,陈天华为书记。

11月,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在东京创刊,他参与编辑工作,并为主要撰稿人之一,发表了许多论文。

在《论中国宜改创民主政体》一文,针锋相对地驳斥了立宪派散布的“中国不适宜民主革命”的谬论,鲜明地体现了他建立民主共和国的伟大思想和坚定的信心。


1905年11月,应清政府的要求, 日本政府颁布了“取缔清朝留学生规则”,限制中国留学生的学习和活动,激起了中国留学生的强烈抗议。

陈天华、宋教仁、秋瑾等人力主全体留日学生返国,自己办学,以洗耻辱。

以胡汉民、汪精卫为首的少数人认为“求学异邦,宜忍辱负重,不可轻率回国”。

陈天华悲愤民权,逐决心用牺牲自己的生命来激励中国留学生,共同对敌。

他在写成了三千余言的绝命书后,于1905年12月8日凌晨,在东京大森海湾投海殉国,时年30岁。

1906年夏,陈天华的灵柩运抵湖南,在革命党人的组织下,长沙学生及其他各界人士万余人,举行了规模空前,声势浩大的葬礼,群众身着素服,手执白旗,高唱哀歌,一直把陈天华的灵柩护送到岳麓山。

对人民起了很大的教育作用。

点击搜索:陈天华相关内容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