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标题:陈宏谋 分类:【诗人作者】 关注:1次 分享到:
清代陈宏谋简介
![]() |
姓名:陈宏谋 | 名号:字汝咨 |
性别民族:男- | 朝代:清代 | |
籍贯:临桂(今广西桂林)人 | 生卒:1696年--1771年 | |
评价或成就: | ||
作品: |
陈宏谋(1696年—1771年),清代著名大臣。
临桂(今广西桂林)人。
字汝咨。
为诸生时,“即留心时事”,自题座右铭“必为世上不可少之人,为世人不能作之事”。
雍正初,中进士。
历翰林院检讨、吏部郎中、江南驿盐道、云南布政使等。
雍正末,上奏揭露罢免官员为求复官,虚报垦田、增加田赋。
乾隆初,再上疏弹劾虚报官员,因此贬官。
历天津道道员、江西巡抚、陕西巡抚、署陕甘总督等,任地方官三十多年,历任十二行省督抚,曾先后四次出任陕西巡抚。
所至无论时间长久,“必究人心风俗之得失,及民间利病当兴革者,分条钩考,次第举行”。
尤其重视水利,修河开渠颇多, 功效显著。
督察属吏甚严,往往惩一儆百。
其中在陕西任内,招募江浙善育蚕者在关陕指导养蚕,“久之利渐著”; 针对黄土高原土地缺水的情况,劝民种植山薯及杂树,又凿井二万八千多口, “造水车,教民用以灌溉”;修商州龙驹寨至汉江水道,“行旅便之”;奏请开炉铸钱,解决了当地钱荒的问题; 修位于关中的周代文、武、成、康四王及周公、姜太公诸陵墓;以陵墓周围闲地招租,每岁取地租“葺治”;及令民间捐纳粮食,充实各属县常平仓用以备荒等等。
乾隆中,入为吏部尚书, 加太子太保。
后拜东阁大学士,兼工部尚书。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 以病致仕,加太子太傅。
史称他宗明代薛瑄、高攀龙之学,人仕后“本所学以为设施”。
以“是非度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自勉。
为政 “劳心焦思,不遑夙夜,而民感之则同”。
为清代中叶名臣。
卒,谥文恭。
入贤良祠。
一生著书150多种,主要有《培远堂全集》、《五种遗规》 传世。
宏谋之所以能成为世界的陈宏谋,在于他的思想。
他的思想存在于他的著作之中。
他一生在繁忙的政务之余,仍笔耕不辍,著作甚丰,有《培远堂全集》、《五种遗规》等近300万字。
尤其是他的《五种遗规》影响很大。
《五种遗规》是对前人思想智慧的挖掘选粹,“或嘉言,或懿行,悉皆古人成书,故曰遗规也”。
《五种遗规》中《养正遗规》以蒙学少年为读者对象,教他们如何读书、立志,共四卷;《训俗遗规》以士、农、商贾等为读者对象,教他们如何处世做人,共四卷;《从政遗规》是为官者从政而写,要求上副圣训,下符民望,共二卷;《教女遗规》以女孩为读者对象,强调了女德女智教育,共上、中、下三卷;《在官法戒录》读者对象为胥吏,提出“见善而以为法,见不善而以为戒”,共四卷308条。
以上人称《五种遗规》。
陈宏谋晚年在京辑录的《学仕遗规》,提出仕和学的关系不能矛盾的观点,共四卷,与《养正》、《训俗》、《从政》、《教女》四者合刻成书,亦称《五种遗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