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人作者:>陈献章的生平作品成就

陈献章的生平作品成就

副标题:陈献章  分类:【诗人作者】  关注:0次  分享到:


本文是陈献章生平简介作品成就等内容,主要内容为字公甫,号石斋明代,广东新会白沙里人陈献章(1428年11月27日—1500年3月9日),字公甫,号石斋,世称白沙先生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书法家、诗人、古琴家岭南地区唯一一位从祀孔庙的大儒,也是明朝从祀孔庙的四人之一,是明代心学的奠基者,被后世称为“圣代真儒”、“圣道南宗”、“岭南一人”广东新会白沙里人……等

明代陈献章简介

陈献章 姓名:陈献章 名号:字公甫,号石斋
性别民族:男- 朝代:明代
籍贯:广东新会白沙里人 生卒:1428年11月27日--1500年3月9日
评价或成就:
作品:

陈献章(1428年11月27日—1500年3月9日),字公甫,号石斋,世称白沙先生。

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书法家、诗人、古琴家。

岭南地区唯一一位从祀孔庙的大儒,也是明朝从祀孔庙的四人之一,是明代心学的奠基者,被后世称为“圣代真儒”、“圣道南宗”、“岭南一人”。

广东新会白沙里人。

正统十二年(1447)举人,两次会试不中,从学于吴与弼,一年后返乡,“灭迹声利场,闭门事探讨”十余载。

绝意仕途,收徒讲学,成为江门学派代表人物。

学宗朱熹,受吴与弼观点影响,虽以陆学为本,却吸收、改造程朱学派的一些论点(如“理一分殊”等),揉以佛禅,丰富其学说并构筑明代第一个系统的心学体系——江门之学,使“天下学道者,浸知厌支离而反求诸心”。

其“承前”而成明代“正学之宗”。

然其学“孤行独诣,其传不远”,幸经门生谌若水有力宣扬,“足迹所至必建书院以祀”,竭力光大江门学派并用其思想影响王守仁,令王“始归正于圣贤之学”,方收“启后”之果。

在本体论方面,把“心”当作“天地之本”,看成“非耳目见闻所及”的一种超验的存在,不依附任何人的身体,超越时空又无所不在,并具有造物能力。

因此其说以宇宙为思索背景,极力强调主观扩充,“道(或“理”)通于物”(《白沙子全集》),至大至无,与“心”无二;形神:“心寓于形而为主”;(《与伍光宇》)心物:“万物,一诚所为”(《无后论》);“天地我立,万化我生,而宇宙在我矣”(《与林郡博》);心与社会:“心”是治乱之源。

在认识论方面,将认识本体与认识对象合二而一,认为人的认识是“心”对“理”的把握,人心上若有物附着则妨碍认识,应“即心观妙”,而非“即物穷理”,若依程朱所倡“日格一物”,则“脚劳手攘”,“心”与“理”不能“吻合凑泊”,甚至认为读书亦无用,“为学当求诸心”,“吾能握其机,何必窥陈编”读心中那部“全经”足矣,至少也要以“我”观书,使心与“六经”契合(《白沙子全集》)。

甚至把认识过程归结为道德修养,标榜“以自然为宗,以静虚为基,以怀疑为进德之门,以无欲为养心之要,以勿立勿助为本然,以何思何虑为极则”。

不仅开出治世的“洗心”方法,而且倡导通过“静坐”达到目的,使“心”“无累于形骸,无累于外物”。

扶正人心,去私绝欲,则“天地之物尽在我”,也不会再以“衣食为心患”,社会矛盾势必减少,危机就会缓和(《白沙子全集》)。

其主张“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与张廷实主事》),尚有些许积极成分。

平生不主张也不事著述,哲学观点散见于诗文,门人集平日讲学语录、诗文杂稿、与师友来往信牍,辑为《白沙子全集》刊世,中华书局刊有《陈献章集》。

点击搜索:陈献章相关内容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