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标题:陈廷焯 分类:【诗人作者】 关注:0次 分享到:
江苏丹徒
姓名:陈廷焯 | 名号:字亦峰 | |
性别民族:男- | 朝代:江苏丹徒
|
|
籍贯:泰州 | 生卒:1853--1892年 | |
评价或成就: | ||
作品: |
陈廷焯(1853—1892年),近代词论家。
字亦峰。
原籍江苏丹徒,流寓泰州。
光绪十四年(1888)中举。
性格磊落,重品行。
十五年(1889)应礼部试,不售而归,途经山东某地,闻一妇哭声甚哀。
询知此妇原系浙江人,因其夫死于外,无力归葬。
廷焯遂慨然出资雇舟运棺木,相伴南下。
有一侠客,亦暗中相随,见陈氏举止不苟,始以实情相告而去。
一生治诗词,亦潜心医道。
《感遇》诗云:“淮南多悲风,之子在北岑。
登高望千里,平原莽荆榛。
众趋贤所避,穷愁何所论。
先师远垂训,忧道勿忧贫。
至人贵藏辉,抱朴藏其真。
”似是其生活与志趣的自述。
陈廷焯尤以词学理论知名于世。
尝历数清代词学诸家,以为从朱彝尊之《词综》、万树之《词律》、彭孙遹之《词藻》等,或讲声律,或极艳雅,都有可采之论,但都不能洞悉词之本原,直揭词中三昧。
而张惠言之《词选》则矫枉过正,虽门墙自高,其规模亦不够恢宏。
于是上溯《诗经》、《离骚》,以情性温厚为体,以沉郁为用,大力提倡词的“沉郁”之说。
以为“作词之法,首贵沉郁,沉则不浮,郁则不薄”。
“诗词一理,然亦有不尽同者。
诗之高境亦在沉郁,然或以古朴胜,或以冲淡胜,或以巨丽胜,或以雄苍胜。
纳沉郁于四者之中固是化境,即不尽沉郁,如五七言大篇畅所欲言者,亦别有可观。
若词则舍沉郁之外更无以为词。
”(《白雨斋词话》)可谓常州词派的后劲。
著有《白雨斋词话》、《白雨斋诗集》、《白雨斋词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