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标题:陈子昂 分类:【诗人作者】 关注:0次 分享到:
唐代陈子昂简介
姓名:陈子昂 | 名号:字伯玉 | |
性别民族:男- | 朝代:唐代 | |
籍贯: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 | 生卒:-- | |
评价或成就: | ||
作品: |
陈子昂(661—702),初唐诗人。
字伯玉。
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先世为本地豪族。
陈子昂青年时任侠使气,18岁尚不知书。
后偶入乡校而感悟,慨然立志,于是谢绝宾客,专心苦读,几年间遍览经史,尤擅长属文,有司马相如、扬雄风骨。
幽人王适见其诗,惊叹道:“此子必为文宗矣。
”21岁入京师游太学,抵谒公卿,使京师人士瞩目。
文明元年(684)中进士。
是年朝廷将自洛阳运唐高宗灵柩回长安,陈子昂以关中荒旱,为防止劳民伤财,上《谏灵驾入京书》。
武则天览书而奇其才,召见于金华殿,陈子昂慷慨陈述王霸大略及君臣际分,受到武则天赏识,授麟台正字。
垂拱二年(686),同罗、仆固始叛乱,陈子昂随左补阙乔知之护左豹韬卫将军刘敬同军北征。
曾至居延海、张掖,未经年而归。
永昌元年(689),迁右卫胄曹参军。
天授元年(690)九月,武则天称帝,陈子昂作《大周受命颂》。
长寿二年(693),授右拾遗。
次年,“坐缘逆党”入狱。
赦免后仍官右拾遗。
万岁通天元年(696),建安王武攸宜讨契丹,以陈子昂、乔知之为参谋。
翌年三月行至渔阳,前军受挫,全军震恐。
陈子昂建议明法制、审智愚、量勇怯、度众寡,以长攻短,并请分兵万人以为前驱。
由此触怒武攸宜,被贬为军曹。
陈子昂抑郁难平,曾登上幽州台,泫然流涕而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本年回朝后,仍任右拾遗。
圣历元年(698)秋,以父年老,请求解官归侍,武则天许带职还乡。
家居期间,曾着手撰《后史记》,已粗立纲目,因遭父丧而中辍。
服丧期间,被射洪县令段简诬陷下狱,于长安二年(702)死于狱中,终年42。
陈子昂具有远大政治抱负和政治才能,写过许多政论疏奏。
王夫之《读通鉴论》称他“非但文士之选”,“以为大臣任社稷而可也”。
文学方面,陈子昂继“四杰”之后,大力倡导革新,坚决反对齐梁浮靡文风。
其《修竹篇序》指出,“文章道弊,五百年矣。
汉魏风骨,晋宋莫传”,“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提出恢复建安文学的传统,推崇“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之作。
其代表作《感遇》诗38首,是一生不同时期作品的汇集,或感怀身世,或抒发理想,或讽刺现实,体现了他诗歌革新主张。
《登幽州台歌》和《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7首,怀古伤今,抒发了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悲愤,也是千古传诵的名篇。
诗风刚健质朴,雄浑苍凉,遒劲有力。
在初唐诗坛上,陈子昂廓清积习,开辟新风,影响至为巨大。
杜甫称赞他“有才继骚雅,哲匠不比肩。
公生扬马后,名与日月悬”(《陈拾遗故宅》)。
韩愈则指出,“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荐士》)。
《新唐书》本传称:“唐兴,文章承徐庾余风,天下祖尚,子昂始变雅正”,“子昂所论著,当世以为法”。
陈子昂作品有其友人卢藏用所编《陈伯玉文集》10卷,又名《陈拾遗集》,有明弘治四年(1491)刻本,并曾收入《四库全书》。
《全唐诗》卷83至84存诗2卷;《全唐文》卷209载文117篇,《唐文拾遗》载3篇,今人彭庆生有《陈子昂诗注》(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1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