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标题:安东尼·伯吉斯 分类:【诗人作者】 关注:0次 分享到:
英国安东尼·伯吉斯简介
![]() |
姓名:安东尼·伯吉斯 | 名号:约翰·安东尼·伯吉斯·威尔森 |
性别民族:男- | 朝代:英国 | |
籍贯:兰开夏郡 | 生卒:1917年2月25日--1993年11月22日 | |
评价或成就: | ||
作品: |
约翰·安东尼·伯吉斯·威尔森(John Anthony Burgess Wilson,1917年2月25日-1993年11月22日),笔名安东尼·伯吉斯,当代英国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学教授,1917年生干英国兰开夏郡一个世代信奉天主教的家庭。
他早年就学于曼切斯特大学英国语言文学系,1940年毕业后参军,在英国皇家军队医疗队中任钢琴师,后又在教育队、情报机关等部门工作。
1946年伯吉斯退伍,在爵士乐队中弹钢琴,后又改行教书,曾先后在马来亚、文莱等地任教职。
六十年代,伯吉斯因病回国治疗,并开始从事文学创作。
他写剧评、音乐评论,创作电视剧、舞台剧、短篇小说和诗歌,并写出了大批优秀的长篇小说,尤以 《医生病了》(1960)、《一只手鼓掌》 (1961) 、《缺少的种子》 (1962) 、《恩德比先生的内心》 (1963) 、《马来亚三部曲》 (1964) 、《带发条的桔子》等为佳。
1968年,伯吉斯的妻子因病去世。
他很快和一位过去相识的意大利语言学家结婚并旅居国外。
伯吉斯先后在马耳他、英、美、欧洲大陆的一些大学讲学,并继续以充沛的精力从事创作。
这期间出版的主要作品有《什么也比不上太阳》(1964)、《恩德比的外部》 (1968)、《拿破仑交响曲》 (1974) 、《世间权力》 (1980) 、《1985年》(1987)等。
伯吉斯是一位多产的作家,仅主要作品就有40多部。
他在语言方面造诣颇深,掌握数种东、西方语言。
他的文学修养也不一般,作品中经常涉及古典和当代的文学名著;其文学风格丰富多变,包括模仿英雄风格的、流浪汉小说体裁的、历史传奇的以及讽刺性的多种。
伯吉斯的非小说类创作也颇有成就,《英语小说》 (1958) 、《莎士比亚》 (1970)、《E·海明威及其世界》(1978) 等数种作品仅是其中的代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