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小李杜 -> 杜甫:>《游龙门奉先寺》唐代·杜甫全文在线阅读赏析

《游龙门奉先寺》唐代·杜甫全文在线阅读赏析

副标题:《游龙门奉先寺》唐代杜甫

作者:【唐代*杜甫】  分类:唐代诗词】  关注:0次  分享到:


本文是唐朝·杜甫所作古诗词《游龙门奉先寺》,主要原文内容游龙门奉先寺-已从招提游,更宿招提境……等的原文全文、注释译文或赏析等内容

古代诗词之唐朝文人杜甫所作的《游龙门奉先寺》原文全文、译文、赏析在线阅读

【《游龙门奉先寺》唐*杜甫】

【原文全文】

已从招提游,更宿招提境。阴壑生虚籁,月林散清影。
天阙象纬逼,云卧衣裳冷。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

【原文注释】

【1】龙门:即伊阙,俗称龙门山,在今河南省洛阳市南。自六朝以来,这里就是佛教胜地,寺院众多,佛事兴盛。
【2】奉先寺:龙门石窟中的一座石窟。寺中有卢舍那大佛像及石刻群,雄伟壮观,为龙门石窟之首。
【3】招提:梵语,译义为四方,后省作拓提,误为招提。四方之僧为招提僧,四方之僧的住处为招提房。此乃以招提名寺僧。
【4】阴壑(hè):幽暗的山谷。
【5】虚籁(lài):天籁,指风声。
【6】清影:清朗的光影,指月光。
【7】天阙(què):天门,即伊阙。这里指龙门的高险山势。
【8】象纬:星象经纬,即日月五星。这里当指夜空中的星辰。
【9】云卧:龙门山高入云,夜宿奉先寺,如卧云中。
【10】省(xǐng):醒悟,慨叹。

【原文赏析】

此诗前两句说明作者游龙门后住宿于奉先寺。诗人在僧人的陪伴下游赏,晚上就在寺中借宿。诗的题目虽说是游寺,实际上把游赏的过程一笔带过,重点描写夜宿时的所见、所闻、所感。接下来六句都承接一个“宿”字写景抒怀。
中间四句写夜宿的景色。夜深人静,附近石壁大小洞龛,风激发声,泠泠可闻;月光下,林木被风吹得疏影摇动。诗人用一个“散”字描绘林木的动态,可以说是穷形尽相,妙不可言。诗人抬头看,数量繁多的星辰高挂在晴朗明澈的夜空中,仿佛迎面而来。一个“逼”字,也是极富表现力的字眼,生动地展现了星辰直欲向人逼近的那种压迫感。诗人夜卧,身上衣服单薄,蚀骨侵肌的清冷,令人不胜其寒,由此塑造了一个虚白高寒的环境。人在这样的环境里,尘俗之念必然为之一洗,悉数忘却世间的纷扰与喧嚣,心灵从而得到净化。
后两句含蓄而富有深意。诗人在快要睡醒时突然听到清晨的钟声,内心为之一惊,产生深刻的警悟,意有所得,直如禅家顿悟。
这首诗描绘了夜宿奉先寺的所见所闻,表现了诗人青年时期的敏锐感受能力和对佛教的初步认识。诗中也流露出厌世高蹈的消极情绪。

【注释】:
【黄鹤注】此当是开元二十四年后游东都时作。【朱鹤龄注】龙门,即伊阙。《元和郡县志》:伊阙山,在河南府伊阙县北四十五里。旧注误引《禹贡》河东之龙门,今削之。《两京新记》:炀帝登北邙,观伊阙,曰:“此龙门也。自古何不建都于此?”《一统志》:阙塞山,在河南府城西南三十里。《左传》:赵鞅使女宽守阙塞,即此。一名伊阙,俗名龙门山,又名阙口。
(公游奉先寺,夜宿而作也。中四,寺中夜景。末二,宿寺之情。张綎注:三四,状风月之佳。五六,见高寒之极。闻钟发省,乃境旷心清,倏然而有所警悟欤。 )

  ①【王洙注】《僧史》:魏太武始光元年,创造伽蓝,立招提之名。【朱鹤龄注】《唐会要》:官赐额为寺,私造者为招提兰若。《僧辉记》:招提者,梵言拓斗提奢,唐言四方僧物,但传笔者讹拓为招,去斗奢留提字,即今十方住持寺院耳。②沈佺期诗:“阴壑以冰闭”。山北曰阴。谢庄《月赋》:“声林虚籁。”《庄子·齐物》篇有天籁地籁人籁。师氏曰:“风声为天籁,水声为地籁,笙竽为人籁。”③梁昭明太子诗:“月落林余影。”曹植诗:“明月澄清影。”④韦述《东都记》:“龙门号双阙,与大内对峙,若天阙然。”陆倕《石阙铭》:“假天阙于牛头。”【朱注】《丹阳记》载王茂弘指牛头山两峰为天阙,见《文选注》,禹疏伊水北流,两山相对,望之若阙,见《水经注》,皆确据也。况此本古体诗,何必拘拘偶对耶?【钱笺】韦应物《龙门游眺》诗云:“凿山导伊流,中断若天阙。”此即杜诗注脚也。晋王子年《拾遗记》:师延精述阴阳,晓明象纬。象纬,星象经纬也。⑤鲍照诗:“云卧恣天行。”庾信诗:“山深云湿衣。”⑥《列子》:“一觉一寐。”庾信诗:“山寺响晨钟。”⑦梅子真书:“愿深省臣言。”蜀人师氏曰:释氏有声闻、缘觉。如香岩和尚一日扫庵,瓦砾击竹作声,忽然大悟。又如道吾闻巫吹角,瞥地大省。此得乎声闻而有所觉者也。诗言发深省,其亦得于声闻缘觉者耶。附考:杜诗各本流传,多有字句舛讹,昔蔡伯世作《正异》,而未尽其详。朱子欲作考异,而未果成书。今遇彼此互异处,酌其当者书于本文。参见者分注句下,较《钱笺》、《朱注》,多所辩证矣。如此诗“天阙”,诸家聚讼约有八说:蔡兴宗《正异》依古本作“天窥”,有《庄子》“以管窥天”及鲍照诗“天窥苟平圆”可证。杨慎云:“天窥”“云卧”乃倒字法,“言窥天则星辰垂地,卧云则空翠湿衣,见山寺高寒,殊于人境也。蔡修及《庚溪诗话》皆作“天阙”,引韦述《东都记》“龙门若天阙”为证,言天阙迥而象纬逼近,云卧山而衣裳凉冷也。朱鹤龄从之。姜氏疑“天阙”既用实地。不应“云卧”又作虚对,欲改作“天开”,引《天官书》“天开书云物”为证,则属对既工,而声韵不失。张綎谓“天阙”乃寺门观,“云卧”犹言云室。《杜臆》解“天阙”为帝座,以《宋志》角二星十二度谓之“天阙”也。王介甫改作“天阅”,旧千家本或作“天阔”,或改“天关”,俱未安。据文翔凰《药溪谈》:伊阳之北山,即鸣皋之派,长殆百里,如云卧然。龙门南直卧云,故云然耶。

  四明王嗣奭《杜臆》曰:人在尘溷中,真性沦隐,若身离尘表,其情趣自别。而又宿于其境,对凤月则耳目清旷,近星云则心神悚惕。已上六句,步紧一步,逼到梦将觉而触于钟声,道心之微忽然呈露,犹之剥复交而天心见,勿浅视此深省语也。

  卢世浓《紫房余论》曰:公少游吴越时,必有著作,今不少概见,断自龙门奉先始,或其后自裁定,汰去前诗耶?

  唐庚《子西文录》云:五经已后,有一司马子长,三百五篇之后,有一杜子美,此天生二人以翼斯文之统也。故作文当学龙门,作诗当学少陵,以二书为根本,朝夕诵读,则趋向正而可以进退百家矣。

  苏轼子瞻曰:子美之诗,退之之文,鲁公之书,皆集大成者也。学诗当以子美为师,有规矩法度,故可学。退之于诗,本无解处,以才高而见长耳。渊明不为诗,自写其胸中之趣耳。学杜不成,不失为工。无韩之才与陶之妙,而学其诗,终为乐天耳。

  严羽《沧浪诗话》:少陵诗宪章汉魏,而取材子六朝,至其自得之妙,则前辈所谓集大成者也。又曰,诗之法有五:曰体制,曰格力,曰气象,曰兴趣,曰音节。诗之品有九:曰高,曰古,曰深,曰远,曰长,曰雄浑,曰飘逸,曰悲壮,曰凄婉。其用工有三:曰起结,曰句法,曰字眼,其大概有二:曰优游不迫,曰沉著痛快。诗之极致有一:曰入神。诗而入神,至矣尽矣,蔑以加矣,惟李杜得之,他人得之盖寡也。又曰:李、杜、韩三公诗,如金鳷擘海,香象渡河,龙吼虎哮,涛翻鲸跃,长枪大剑,君王亲征,气象自别。
-----仇兆鳌 杜诗详注-----------

点击搜索:游龙门奉先寺 杜甫相关内容

相关内容

推荐内容

热门内容